我觀察很久了,本來不想記下,因為很難,可能只要寫自己的想法不用抨擊別人。但今天太多這方面的資訊,我想整理一下自己的想法,坐下來想一想。

(警語:只是自己的想想努力記下,勿入啊)^_^

先說結論,我不是很喜歡,但是這是新興的商業模式可能也合適一些人。我只是不喜歡一些事情與事實不符。

我在一些分享社團裡,

有一些資訊交流和情感支持,看別人的故事也很有激勵作用。

我看到一些商業模式,

特別是針對全職媽媽創業的加速孵化器,所謂的專業「教練」、「導生制」發展好的商模,讓你踏上去(好像)輕鬆創業得心應手,鼓勵媽媽一邊帶著孩子一邊開展事業。

這種商業模式我這兩個月前就觀察到,雖然這個模式我不是很喜歡(再說一次我是不喜歡這個商業模式,而不是不喜歡這個商業或工作本身),但也尊重。

但這幾天不但在臉書廣告就算了(xxxx帶你找到勇氣、xxxx帶你找到愛、xxxx帶你勇敢愛自己⋯⋯xxxx帶你舞出(或唱出、或畫出、或織出)人生、xxxx帶你找到光⋯⋯我沒有再去查,只是隨口舉例,所以如有雷同,真的就是不小心寫錯XD),今天還也在我偶爾看到原本覺得很暖心的幾個社團裡面大量、突然、同時發現他們的蹤跡。

一、我一直不認為這樣可以完整陪伴到孩子

姑且不論每個孩子氣質不同,可能有的孩子高需求,但即使需求不高的孩子,如果年幼在家中,都需要照管和陪伴。在家工作是可以陪伴孩子,我認同。但如同許多彈性工時上班很自主、彈性的另一面,就是有生活和工作高度綁在一起的壞處。媽媽在家工作也是工作,(先說明這篇不是對全職媽媽或職場媽媽有任何立場,我覺得媽媽在家或是外出工作,都好!都能夠陪伴孩子!都能愛孩子!)也是好的一件事,如同媽媽外出工作。

但如果拿著標明這樣子工作或創業的好處是(比其他媽媽)可以帶著孩子、陪伴孩子、照顧到孩子⋯⋯我覺得對於同樣是媽媽的新手媽媽而想要認識了解的人而言,一入門的期待可能就會有落差。當然,你可以說這樣子是「一種」陪伴,但我不認為肉身、存在同一空間的這種陪伴,對於年幼、年紀小、學齡前的孩子而言是好的陪伴。如果要這麼做,我就蠻鼓勵你自己在家工作或是在家創業時,將孩子交給專業的老師倒是對孩子比較好。

二、虛(不實)、誘、籠(攏)的感覺讓我不舒服

許多的文章也都是刻意(編造、敍說)故事寫出來的。我知道是我自己太過認真,實在是很討厭這種為了商業行為都不真實在許多分享性社團(例如自學社團、教養社團)一直分享。這種好像很真誠(當然也是真誠)的拷貝式目的性文章。一天看到不同的人(7、8位吧)寫的完全近乎類似的7、8篇,真的很不舒服哪!

這種文章的模式歸納起來就是,先開始於一個看似很個人性的經驗故事(非常動人,讓你感同身受),加上殊化某情感性的抒發,外加漸進式堆疊推崇某一種抽象崇高的價值,過程中在文章裡要不斷用文字努力發出熱誠和生命力,最後加上懇切的行動呼籲,鼓勵你跟她一同踏上這條路,以及(空洞但也許深切)祝福的言語。我真的佩服,這個創業教練教得很仔細、教得好哪!

我要再說一次,我只是想努力的把我所想的記下來,不是想擋人財路,因為我的力量微小、也無影響力。如果不小心是所謂教練、導師的你或你們也看到的話,就嗤之以鼻的隨意笑笑。

術業有專攻。在我們國家,諮商心理師、臨床心理師需要有專業的訓練、充分的實習和督導、考證照、不斷地在職訓練、每年足夠的在職進修時數⋯⋯才能夠從事心理諮商(或臨床)的工作。許多人生心靈教練、生命靈魂導師也一對一助人工作,學思歷程、(服務)經驗值我不淸楚,但許多人跟隨,在網路行銷的時代,什麼都可能(中性描述,沒有貶抑之意)。

網路世界千變萬化,並且自從這10年智慧型手機快樂上網以來,我想到一句話,要一直提醒自己:「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查驗⋯⋯」(還有13個字^_^,有人想幫我接嗎?希望這次我沒有數錯XD)

(「想想」今日後記:努力記下一點腦中所想的,看能不能努力抵抗一點認知受損⋯⋯^_^)

#可愛的孩子們 

#每一個都寶貝!


0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