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實在是不喜歡用這個標題
因為一方面雖然教養是直接對孩子有影響,但是孩子的成就或者是狀態好壞與否,並不全然完全跟我們教養直接相關;
另一方面我們也還在過程當中。(孩子長大成年前)我們的教養都是過程中而動態的(長大了就不用「教養」了,是另外一種改變的關係)^_^。
–
雖然不喜歡用這個標題,
但是因為很多朋友問起,
實在非常真心的跟你分享我覺得重要的事:
以及內含有研究根據的方法。
(當我們時間有限,通常時間都是有限的,我們當然要優先採取有研究根據的方法,而不是坊間某個特定的人自己突然想發表、她說個故事給你聽的經驗!)
一、保留動機
這真的超重要的呀!
什麼是動機呢?
去做某件事的內在動力。
可能帶來主動、可能帶來積極。
先説結論:
身為家長我們可以做的就是觀察、陪伴(或協助更多培養)和不要削弱。
孩提時,我們大部分時候是對所有的事情有興趣的,充滿好奇、新奇、探索、和樂趣。
但一般來說,我們一般人對於我們「比較喜歡」、「比較有興趣」的事情比較有動機。
我們可以觀察孩子對什麼事情特別感興趣、對怎麼樣的事情感興趣、對怎麼樣的學習方式感興趣⋯⋯陪伴、幫助更多的發展他的優勢潛能、漸漸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式或風格;
也可以從旁一起使這件事情更有趣,一起做、有樂趣的做、產生美好回憶的做⋯⋯一起快樂的「玩」,和享受學習如何玩⋯⋯都可以試試。
但更重要的是,如果已經有內在動機了,不要用外在的好處去取代、取消或削弱。
心理學曾有一個實驗,有一群人他們會自發的產生助人的行為⋯⋯,然而接下來,實驗研究者操作,在這些好行為之後,額外給予有外在的好處(例如說給賞金、小額金錢)來獎賞。
研究結果發現,這些人原本會主動發出所謂這些好行為的動機竟然被大大削弱了⋯⋯,大家變得有點意興闌珊、不想主動提供幫助,並且也會開始在意獎金給的多少,和去評估獎金值不值得他這麼做⋯⋯。
內在的趨力有可能是因為缺乏(例如肚子餓)、有可能是因為喜好,更有可能是做那件事情本身帶來的內在快樂(例如學習本身的快樂操作過程本身的快樂或是成就感,甚或是突破挫折、解決問題、突破學習瓶頸或停滯期的快樂、覺得成長快樂),這些都大於我們額外用外在給予、替代的獎賞。
所以,也許讓孩子餓一下,他更會去找食物(這裡是指抽象的餓,好像有一個英文俗諺,那個誰誰誰哪個好朋友幫我一下)。
所以,就讓孩子體會從學習當中、學習本身獲得的快樂。
紅蘿蔔對小兔子可能有用,但是對人可能不要太常使用,以免替代取消了內在的動機,或更產生饜足感。
我們可能可以是教練,但絕對不是馴獸師。
保留動機、千金不換!
二、自然承受後果、又以自然後果優先。
如果對生命、身心沒有傷害,不要主動替孩子擔下通常自然會產生的後果。然而這種後果最好是本來去做那件事或是不做那件事就會自然發生而不是你額外添加的。這一點下次再找機會跟大家說明。
三、在(不會傷害自己和別人、合理的)範圍內尊重孩子的自由選擇意志。這一點可能也要再找機會說明仔細。
但先簡單舉例假設,今天是麵包口味的選擇,在如果是可以選擇的時候、在所選擇的麵包都是安全可食的情況下,讓孩子有練習選擇和做決定的機會,他就也會去嘗試選擇以及得到不同的選擇之後的結果。
要留意的是,如果今天是一個你給他選擇的情況,卻又不尊重他的選擇、取消他的自由意志、忽略他無論是yes或no的表達,直接替代他做的決定、或強迫他執行決定的結果。
最常看到是孩子已經表達他吃飽了,有的時候我們出於好意(我們覺得他這樣吃太少、影響健康⋯⋯),繼續不理會他的表達,強迫餵食⋯⋯。這只是舉生活中一個很小的例子,在漸漸成長的過程當中,很多孩子可能就越來越不想表達,因為表達無效;越來越不敢、不用、或不想去選擇,因為無從練習⋯⋯或越來越失去動力,有的時候也會產生習得無助感。
四、最後,合理的期待。
實在要記得孩子是成長中的個體,所以時間和年齡的因素非常重要,尤其是更幼小的階段,爸爸媽媽都知道較小的月齡,只要差幾個禮拜或是一個月,就會有某階段性的發展跳躍性的成長。
所以不要拿可能是小四小五才會成熟發展的狀態來在他三歲的時候就是那樣子的期待,任何的成長和成熟都會需要一個長大過程,適性、「適齡」的發展很重要,也是最好的。
所以我們要有耐心。
例如,二歲、三歲、四歲的時候,聽見父母的催促,有時抱有懷疑或是延遲是很正常的,他可能正在忙自己的事情、可能正在處理上一個階段的認知或是情緒程序、也有可能他的自主性目前判斷不這麼認為需要去做。(如何處理我們下次有機會再分享)
又例如,低年級小學生蹦蹦跳跳、喜歡奔跑是很正常的(當然要教導他們在安全的地方而不是在馬路邊),在路上你不會看到高中生或青少年了還在路旁跑步(真的在大安森林公園外跑步另當別論^^)。
所以當個體越成熟的時候,他內在動力越強,發展出能去執行完成想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越好,同時的情緒管理和達成目標能力也會隨成長越來越好,如果你有讓他有機會、有時間、有更多時間認識自己、成長這一部分的話。
不要拿對於大孩子可以執行事情的標準來期待你的較小小孩身上;每個孩子成長的面向速度也不一樣,更是有獨特性。
–
孩子需要時間成長
當然更是需要機會可以成長
植物需要陽光、空氣、水和養分,以及生長的契機;
孩子也需要我們的陪伴、同理、帶領、等待、給予嘗試、給予犯錯的空間⋯⋯澆灌愛。
–
敬一起在教養的過程當中存忠心、承擔託付、努力著的我們(突然想到有一天我們會從這個學校畢業的^_^),很有盼望!常有盼望!存有盼望!
最後的最後,
雖然懶惰是天性,殷勤、勤勞實在是太太重要!積極是個重要的品格。但我們並不是要培養一匹一直快速奔跑的快馬,休息也很重要。
懂得玩、懂得安排休閒、懂得生活⋯⋯樂於去玩、樂在玩、享受人生也很重要呢!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