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盼盼去打桌球回來,好高興!因為總是有輸有贏的她,今天全勝。
雖然我們知道,不同的學習項目,也有不同的學習歷程,例如,圍棋和鋼琴,對盼盼而言,就是不大相同的學習歷程,然後這兩件事對她而言,她也在不同得學習歷程。但是不同的學習項目,也是有歷程相似的地方。例如:都可能會有甜蜜期、可能都會因為遇到挫折而減緩練習、可能都會因為遇到困難而產生瓶頸而逃避練習或學習。
今天要告訴你,增加孩子學習動機的另外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合適、適切的難度和成就感。
習得無助感的產生
簡單的來說,我們需要搭鷹架,來幫助孩子學習,因為學習不是一簇可幾的;在這個學習階段和下個學習目標當中,常常會需要跨越一些困難,兩者之間也會有難度的差異。所以,用「舊經驗」,來幫助孩子有「新學習」,了解孩子的學習基模來幫助他是重要的。這個我們下次有機會再詳述。今天要特別放在「如何幫助孩子、如何增加孩子的學習動機」在這方面要注意的要素上。
如果還要詳談,就要要聊到,「習得無助感」這件事。但我們也是有機會再述,簡單來說,我們要放在心上,不要讓孩子到了習得無助感的那一步,這時,學習的動機就如今天中秋節,烤肉的炭火如果只剩下星星之火,雖可燎原,但需要好時機和好素材,也需要東風吹一把!才會再更挑旺!我們要在那之前,就不斷為孩子推一把,用教練的態度(而不是馴獸師的方式)來使他們更上層樓、更進一步的產生「內在動力」,比外在動力更不會因為外在因素而容易消磨、改面,來有更進深的學習,是自己引導自己的,是學習動機更多又更多的……。所以,這事情是這樣,今天要告訴你的是,「適切的學習難度」對孩子的學習動機發展過程是很凍要的。
適切的學習難度和保持學習動機,引發、提升學習動機的關係
像小盼今天,她去的這個班是暑假過後因為進步,所以進階上去的班級。裡面大部分的學生,能力和技巧都比她更好。遇到比較強的對手的時候,有經驗的教練,就會稍微調整計分方式,讓兩個人的難度「好似」平均,這就是「適切的難度」的實際應用和調整。適切的難度會帶來成功經驗,但卻不會感到無聊。太簡單可以,但如果常常太簡單,孩子覺得太容易沒有挑戰性;太困難,我們迎向挑戰,也對孩子的學習有刺激(無論是智能上或是動作、技巧的學習上),可能會帶來進步,但太困難「太久」,或者是太困難「太多」,對孩子而言,對學習動機就有傷害力了,尤其對比較敏感的孩子,更是要留意裡面的小細節喔!
所以身為教學者,或是陪伴者,或是像我們教練的角色,就是需要微調教學內容,使孩子遇到的(較小的年齡更是要留意,較大的孩子我們就是需要留意不要過難或過易太久或太多)「適切的難度」,學習動機是很容易“保持”,並且越來越熱愛,當是他喜愛的事情的時候(注意:雖然有時候喜愛並不一定就是擅長,例如盼盼比較擅長圍棋,但比較喜愛打桌球),孩子再透過因為學習的熱情而自發更多的練習,更精進,就更有“適度”的成就感,更有成就感也就能更有學習動機。「適切的難度」,並且把「搭鷹架」的概念加入的話,孩子學習動機的炭火,就會源源不絕,自然而然的自燃、助燃、繼續燃燒發旺!
今天盼盼回到家來,下午、晚上,都各有一段蠻長的時間,和她也很愛打桌球的爸爸繼續討論、精進她的桌球姿勢、技巧,和戰術。我想,這個開心的學習,學習的開心,對學習很有幫助,也對她學習打桌球的歷程很有幫助,而她打桌球的學習歷程,也能幫助她其他學習的歷程,也幫助她學習如何學。這對其他的學習和一生的學習,這反而是更重要寶貴的!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