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盼今天的困擾

今天早上小盼跟我說:

「媽,跆拳道教練好像真的有越來越兇耶。

可是……我都不知道他有沒有在生氣,因為他跟我們說,他如果說話越來越大聲,就是生氣了。……可是,我,我,我不知道他說話,有沒有越來越大聲……。」

哎呀!

這真的是個小小困擾呢!


什麼是「說話越來越大聲」呢?

怎麼樣的情況是符合「說話越來越大聲」,實在是好難「閱讀」、好難判斷呀!

對於成長中的孩子是,對於亞斯、或過動的孩子也是。

事實上對於大人有時候也是喔!

閱讀空氣、閱讀環境的氣氛,閱讀一個人的情緒狀態…….常常是非常難的。

只是孩子還在學習的過程中,更需要我們清楚的表達和幫助。

如果可以,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如果比較清楚的,用「我訊息」的表達,也許比「當我說話越來越大聲,就是我生氣了」,更適切喔!

一個人是否生氣,或是否「生氣了」,可能會有不同的樣態、狀態或指標,我們大人之間的互動也是如此。

但孩子還在學習中,也是學習的過程。

如果可行,我們要盡量使用「我訊息」。

可以清楚表達我們自己。

除了對孩子(和我們親密的人)有幫助,對他們認識我們有幫助,對他們和我們互動相處有幫助;更是對我們「自己」有幫助。

很多人生氣是直接全武行,先撇開可能傷己傷人,更重要的是,有研究發現,通常這樣的人,比較沒有辦法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包含生氣、憤怒)。有時候這些情緒,就越來越不清楚,越來越轉化,越來越模糊,或是累積……有時直接爆發,更直接是身體直接的表達。

所以,練習體會覺察自己的情緒,練習使用比較精確的語言,在人際關係中表達出來,會對(生氣,或有情緒的)那個人自己也有很大幫助!

可以體會覺察到自己的情緒,也可以表達出來,也比較健康,雖然不一定問題可以解決(有時候問題有沒有解決不是我們界線內的事情,或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但會對我們自己、和對方,很有幫助。

「我感受到……」

「我現在覺得……」

「我覺得生氣……因為……」

慢慢的來,溫和而真誠的表達出自己的感受,不是為了傷害、指責或控制對方。對於我們彼此之間的關係,會很有幫助。

回到故事,也對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很有幫助和學習。他會清楚知道你的表達,或更能理解你的情緒狀態。而不是要去猜測和估量,這時候,你的聲音有沒有「越來越大聲」,後面的指標既模糊、又主觀(可能因人而異),不是有效的溝通,甚或有時也會對孩子造成額外的其他困擾呢!

(到底老師有沒有生氣呢?說話有沒有越來越大聲呢?有時候搞不好沒有,但他以為有,感到害怕或是有其他猜想;有時候你已經生氣了,以為自己已經把聲音越來越大聲了他應該要知道,但孩子卻以為沒有……)

如果可以試著用「我訊息」比較精準的溝通、明確的表達,也為自己的感受和彼此的關係互動負責任。

我訊息中,要不要進一步表達出自己的期待,也可以是下一個故事了。^^


0 Comments

發表迴響